世界杯开赛前本栏目曾组织过一期讨论《关注错判》,比赛打到今天,裁判们果然表现活跃,甚至超乎当初的想象,令我们不得不再次关注。
陈柯(室内设计师):裁判这次简直就是草菅人命,他们不仅草菅一个球员的生命,甚至草菅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像喀麦隆对智利那场比赛,终场前几分钟喀麦隆进了球,裁判称无效,他说的理由我压根儿就没从录相上找到什么根据,他还死硬到底。就这么轻轻松松把人家的出线权吹掉了?他怎么能这么判呢?
据说国际足联中间开了个会,说对背后铲球要狠狠地罚,倒是立竿见影,红黄牌满天飞,可也得罚得有道理呀,该罚的没罚,不该罚的倒罚了好几张,我看大可以发几张红牌给那几个蹩脚裁判,来个杀一儆百。球员不好可以罚下场,裁判不好为什么不让他回家?
刘爱华(国企项目经理):好的裁判该让比赛进行得精彩流畅,让人意识不到他的存在。可这次有几个裁判像急于出名的二流演员一样老抢镜头,满场比球星还抢眼,红黄牌掏得不亦乐乎,就为讨国际足联喜欢:你看,我判得严。有一场比赛居然发了三张红牌五张黄牌,以至于我都怀疑这裁判其实是对新规则不满,故意大肆夸张想让国际足联难堪。不管怎么说,严过了头,比赛就不好看了。本来踢球就避免不了犯规碰撞,也该先看看犯规动作到底造成了多大损失,伸手就掏牌,多少人倒霉呀,而且没球星的比赛多没劲呀。
Lily(记者):总体感觉每场与每场之间判罚尺度不太一样,甚至上半场与下半场之间尺度都不一样。像意大利对喀麦隆那场,裁判出现了一个错误之后,又犯了更多的错误想去弥补它,这就大错特错了,这种判罚尺度不一最坏的结果不是某一场比赛不精彩,而是对整个32支球队都不太公平,搞不好会激化各方矛盾。
唐峥(记者):这一届裁判挺不容易的,我挺同情他们。始作俑者是新规则的实施。本来新规则需要在实践中磨合修正,不可能开始每个人都做得完善,裁判像队员一样也需要适应,这本应是个很长的过程,不幸的是,他们先成了试验品。而且外界各种见仁见智的说法也让他们无所适从,造成了今天的混乱。今天国际足联指示:你得判严点。明天舆论声讨:你把我们的比赛吹得支离破碎,失去了观赏性。他们几头受气,夹缝中求生存,挺可怜的。
海齐悦(文员):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不是说过吗:“国际足联可以控制比赛”,裁判不过是国际足联手中的工具而已。很简单,为什么偏偏是喀麦隆和摩洛哥两支非洲球队莫明其妙地丧失了出线权,你能说这只是偶然吗?你能想象这种不公平发生在巴西、意大利身上吗?关照他还来不及呢。我敢保证尼日利亚也走不远,世界杯不过是国际足联的摇钱树,如果他让沙特南非韩国摩洛哥笑到最后,那比赛谁还爱看?哪家给他赞助?这就是世界杯,只有永远的功利,没有永远的公正。足球就是这样变得越来越不可爱了。
阿迷(记者):好像很难有绝对的公平。为什么裁判就对意大利偏心眼,给了巴乔那个点球?给了他了,舆论也没怎么样,还有很多人为他高兴,这就是印象分。西班牙队早回家你不觉得惋惜吗?一样道理。也不能单说国际足联指使下如何如何,很多因素凑在一起,就变成这样了。没必要为此那么较真。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只要比赛好看就行了。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使中国队参加比赛受此礼遇也不必气急败坏。把民族感寄托在这种商业味十足的游戏上面,值得吗?